09 2025

03

为什么短视频平台获客越来越难?

文 / 大连米云科技

刷不完的推荐流,层出不穷的新网红,日渐攀升的广告报价——无论是品牌商家还是内容创作者,如今都能明显感觉到,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不像过去那样“好拿了”。
 
曾几何时,短视频是流量洼地,是增长红利所在。早期入局的创作者快速积累起粉丝,品牌用较低成本就能实现高效触达。但如今,情况已然改变。随着用户规模增长见顶,内容供给极度饱和,算法机制日益复杂,获取有效客户的难度正在急剧上升。
 
竞争白热化,流量被极度分散
 
几乎每个细分赛道都已挤满了竞争者。美妆、美食、搞笑、知识……你能想到的领域,都有大量专业团队在持续输出。用户注意力有限,但内容却无限增长。账号与账号之间、品牌与品牌之间,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的同一块时间。
 
算法升级,自然流量越来越“贵”
 
平台早期为激励创作,往往会给新账号较多自然流量扶持。但随着生态成熟,流量分配更多向付费广告和头部账号倾斜。许多创作者发现,视频质量不低,但播放量始终徘徊在低位——不投流,就很难破圈。
 
用户审美疲劳,转化门槛变高
 
用户正在变得理性甚至挑剔。粗放的内容已经难以引发互动,用户更倾向于有价值、有创意、有共鸣的视频。即使内容做得好,从“观看”到“关注”、从“点赞”到“购买”的转化路径也变得更长。
 
多平台运营,管理成本高企
 
为尽可能覆盖更多用户,许多品牌选择同时运营多个短视频平台(抖音、快手、视频号、小红书等)。但每个平台的规则、调性、用户习惯都不同,内容适配和发布已足够让人疲惫,更不用说还要及时回复各个平台的私信、评论,避免潜在客户流失。
 
那么,在这样一个获客成本高、运营效率低的背景下,如何破局?
 
答案可能在于:把流量变为留量,把公域转化为私域。而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的关键,正是一个高效、智能、能够整合多平台客户管理的系统。
 
这正是米多客营销版客服系统所能提供的解决方案。它支持一键接入多个短视频平台账号,实现消息统一管理、及时回复,避免因响应延迟导致客户流失;同时内置多种获客工具,能够高效沉淀用户数据,构建属于企业自己的私域流量池,最终让每一次互动都成为增长的可能。

 
在流量获取越来越难的今天,唯有通过技术赋能运营,才能跳出低效竞争,真正掌握增长的主动权。